陶瓷行业前景如何?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并与其他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 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 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 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因 此它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资料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瓷砖生产国、消费国与出口国。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陶瓷砖产量183.39亿㎡,而中国陶瓷砖产量为88.63亿㎡,占比48.3%。可以说,每生产出两片瓷砖,就有一片来自中国。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经历了2009年之前的成长期,也享受了2010年~2013年的高速发展期,至2014~2017年行业达到了陶瓷砖产量峰值的红利期,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和国内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内需的下降以及“双碳”、“双控”等一系列因素的叠加,陶瓷砖产量从2018年开始下滑。
2021年全国建筑陶瓷产量81.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61%,全国主要产区广东、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江西同比增长超过17%,广西同比增长接近10%;其他各主要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21年全国新建(含拆旧建新)、技改(改造成不同品类)陶瓷砖生产线超过200条。2022年,建筑陶瓷砖产量将继续保持在一个理性的运行轨道上,产量将达82.5亿平方米。
陶瓷行业2021年上半年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但是下半年经历了房地产暴雷、双碳双控、原材料成本上涨、能源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上涨等一系列的叠加因素影响,行业的运行经历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动荡。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系列相关政策,持续强化对建筑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的监管,各地方政府积极施行政策迭代和环保提标。在此背景下,建筑陶瓷行业经营规范性不断提高,环保投入显著增加,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及监管趋严双重压力下,生存空间缩小,面临逐步被淘汰的风险。
陶瓷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发展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陶瓷制造行业经历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陶瓷制品的产量和陶瓷行业企业数量都有了巨大的增长,我国的陶瓷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出口国。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一的陶瓷生产大国,但陶瓷行业整体效率仍然偏低,结构性产能过剩,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长期存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瓷砖生产国、消费国与出口国。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陶瓷砖产量183.39亿㎡,而中国陶瓷砖产量为88.63亿㎡,占比48.3%。尽管有新冠疫情、房地产等多因素影响,行业对产能扩张的热情并未因此减弱,在2021年,大型陶企投资、扩产消息不断。2022年,陶瓷行业的并购案例只会有增无减。未来的行业,品牌集中度将加速提升,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增强。
去年统计数据显示,7月2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锌库存总量66751吨,库存减少1075吨。市场锌库存减少,锌市供给偏紧,锌市需求弱势,后市锌市下跌压力仍存,上涨动力减弱,预期现货锌市行情震荡调整。
实际上,99%氧化锌的价格也是在高位曲线波动,年初19000元/吨左右,后来上涨至高峰期的22000元/吨,6月大概是18000多元/吨,7月中旬报价大概是16400元/吨左右,而7月底则出现的小幅的价格反弹。
除氧化锌以外,硅酸锆的价格已回落至20000元/吨以内。7月以来,氧化铝每吨的价格也下浮150元左右后,价格基本维稳;华南99%片碱从7月初就开始呈下滑趋势,而广东50%液碱也从7月10日前后开始下调……
建筑陶瓷是重要制品,我国是世界建筑陶瓷生产大国,建陶产量约是全球总量的六成。2017-2019年国内建陶产量逐年递减;2018年产量跌破100亿平方米,2019年跌破90亿平方米,2020年再次下跌8.8%。2020年建陶生产市场受益大板陶瓷发展稍有好转,产量同比提升4.3%,达到85.7亿平方米;2021年行业供给紧缩,生产81.7亿平方米建筑陶瓷。
当前建陶行业面临的最大困境便是市场萎缩,受天然气、大宗原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以及房地产景气度持续下滑等系列困难影响,建陶产能难以释放,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和短期爆仓可能,加剧整个行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在此趋势下,建陶产量仍将持续下行。
2021年,我国陶瓷产业市场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4至2亿吨,部分省份已将陶瓷行业纳入碳排放管理体系。今年以来,受国际局势、疫情等因素影响,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德化陶瓷也遭遇了一个“寒冬”。按以往经验,每年第四季度订单量应处全年低位,但随着“围炉煮茶”热度提升,德化大部分陶瓷企业今年第四季度内销订单量大幅上涨。
陶瓷行业市场前景格局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陶瓷市场集中度低,较多企业规模较小,技术与设备较为落后,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还需依靠进口。
另一方面就建陶产能而言,其建陶生产线数量在2014年经过规模化扩张达到3621条后,随后建陶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大量无竞争力、影响力、产品力的陶企被迫出局,至2020年建陶生产线数量缩减到2760条,瓷砖年产能下滑到123.0亿平方米。不过行业内平均每家陶企日产能较2014年的3.08万平方米上升了3.5万平方米。未来在双碳、双限政策下,多地建陶产区产能进行优化改革,生产线数量或将继续下滑。
有行业人士分析,陶瓷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那些头部陶企手握现金,有规模、有实力、有品牌、有产能,增长速度和抗风险能力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随着头部陶企工程渠道的变化,给予了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陶瓷企业更充足的喘息与调整时间,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速度或许将比曾经预料中的要慢。
在双碳、双控政策目标下,建筑陶瓷行业往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推进绿色制造、研发绿色产品、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布局产能等正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从而加剧了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能源、资源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靠拢,深耕品牌建设的企业对技术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持续加大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比重,增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进一步推动行业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陶瓷是中国的一张国际名片。景德镇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高等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文斌建议,建立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子母馆,将母馆建立在北京、子馆建立在景德镇,通过“景德镇—北京—世界—景德镇”的展览布局,促进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讲好中国陶瓷故事;同时,打造中国景德镇陶瓷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数字展览馆,利用VR等技术再现中国陶瓷技艺,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领略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陶瓷文旅融合方面则建议,打造一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开发主题旅游线路,鼓励代表性传承人恢复生产实现活态传承,推出系列陶瓷文创产品,带动相关文旅消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建筑陶瓷行业成长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能源,所使用的燃料用能经历了煤炭、油、煤制气再到天然气的过程。至2020年底,建陶行业窑炉用燃料中天然气所占比例达到50%,为进一步推动建陶行业节能减碳、实现双碳目标,多地出台相关政策助力建筑陶瓷行业转型升级。长期内天然气是该行业能源使用的主力军,氢能、生物质能可作为替补能源;随着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建陶行业用能转向零碳能源。
陶瓷行业报告对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陶瓷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陶瓷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陶瓷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