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王兆寰 北京报道
4月11日,飞利信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杨振华因个人原因正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截至4月12日收盘,飞利信股价跌1.77%。
此前,得益于CPO(光电共封装)概念股被热炒,飞利信自年初起股价上行,截至4月12日收盘,累计上涨幅度超过20%。
【资料图】
《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并发送采访函到飞利信,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正值年报披露期,不便接受采访。记者发现,杨振华朋友圈截至3月6日后再无动态。
配合调查
飞利信上述公告显示,公司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董事长杨振华的家属通知,获悉杨振华因个人原因正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在配合调查期间暂无法履行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职责。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知悉具体原因,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后续情况。
飞利信表示,除杨振华外的公司其他全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目前均正常履职,公司经营正常。
在杨振华不能履行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职责期间,暂由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曹忻军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职责,以及代为履行公司董事会相关委员会成员的职责。
据悉,曹忻军是公司控股股东之一,是公司创始人之一,2008年至2014年8月担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2014年9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21年7月至今兼任公司财务总监,有丰富的经验及能力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职责。
飞利信表示,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及业务流程,日常经营管理由公司高管团队负责,公司高管团队已针对相关事项做了妥善安排。
减持计划
资料显示,杨振华于1964年出生,1983年至198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通信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工程系信号与系统硕士学位。
杨振华自1997年起至2002年就职于北京飞利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2002年至2007年在北京飞利信博世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7年至2008年在北京飞利信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8年至今在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4年9月至今在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据2021年报披露,杨振华年薪为33.3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出董事长被调查的消息前,杨振华就有减持计划。2月14日,飞利信发布公告称,持有本公司股份8685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6.05%)的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之杨振华拟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本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435.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截至目前,杨振华持有的8685万股中,被司法冻结股数为1171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13.48%。
此前,1月18日,公司股东陈洪顺就将其持有公司股份约1045万股进行了减持,以3.57元的减持均价算,此次减持合计折现约3732万元。
公司亏损
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飞利信营业收入分别为9.72亿元、17.10亿元、5.37亿元;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15亿元、-2.52亿元、-8371.20万元。
飞利信资金压力的显现,还可从旗下子公司出现了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情况窥见。
去年5月23日,飞利信曾披露一则重大诉讼的公告。公告显示,江苏亨通智能物联系统有限公司起诉浙江东蓝数码有限公司、北京飞利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并申请财产保全,申请保全金额为2.41亿元。
公告称,该诉讼事项与2018年度浙江东蓝与江苏亨通签署的一系列采购合同相关,江苏亨通要求浙江东蓝返还货款及承担违约金等,并要求东蓝数码、飞利信电子、飞利信承担连带责任。
此后,2022年9月15日,飞利信再次披露重大诉讼的进展公告显示,江苏亨通智能物流系统有限公司的起诉已被驳回。
然而,今年3月20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子公司飞利信电子查询银行账户信息获悉其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被冻结金额合计233.79万元。
飞利信表示,本次全资子公司被冻结金额占公司2022年度未经审计货币资金的1.78%,占比相对较小,未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近日飞利信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AIGC领域布局主要是基于厦门精图的KINGMAP在智能遥感图像、知识图谱的使用。子公司欧飞凌有光模块产品,欧飞凌的业务在增长中,但不达预期。
关于最近被关注的CPO概念股,华金证券资深投资顾问杨树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简单来说,CPO能缩短交换芯片和光引擎的距离,在提升集成度的同时降低功耗,是未来的技术趋势之一,有望成为后续光模块的转型方向。但从技术上来看,CPO的出现,不可避免带来的问题就是光纤路由的复杂性,这样对交换机总体的成本会产生负面影响。此外,CPO技术也比较依赖硅光子学技术,需要将光学元件小型化以适应后续封装(比如高通和英特尔也开始和硅光子公司开始合作)。所以,短时间内,可插拔模块仍将是技术路线的首选。
不过,杨树表示,从营业收入拆分来看,高速光模块业务体量暂时还比较小,CPO业务多数也还没有取得营收,所以最近的火爆也有炒概念的嫌疑。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标签: